![]() |
传承文脉写山水
――傅洵其人其画
■撰文:朱海燕
傅洵其人引起我的关注,不是因为他的画,而是在朋友的博客上读到他两篇关于怀念画坛巨匠吴镜汀先生和秦仲文先生的文章,文章写得朴实、深刻、沉重、情深而格高,一看就知道这个画家是个重情重义的画家,一如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肢体有无,全在于心中是否有“仁”,有“爱”,所谓“仁爱”者,爱人之谓也。
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下我认识了傅洵,了解了这个人,也了解了他的画。不了解傅洵者,认为他清高、孤僻;了解傅洵者,方知道他是一位坚持理想,不入俗流,血气方刚、追求高雅的艺术家。文革之初,在某工厂工作的傅洵,因画得一手好画,被造反派打成反动艺术权威吴镜汀、秦仲文的孝子贤孙,遂被批斗。有一位为他说话的工人,也荒唐地被打成反革命,下放回河北邢台老家。后来,为傅洵平反时,傅洵坚持只有给那个为他说话的朋友平反了,他才接受平反,不然,他就戴一辈子反动艺术权威孝子贤孙的帽子。这虽是抛在历史深处的一桩小事,足可洞见傅洵的为人。
傅洵为旗人,富察氏家族的后代。自幼师从我国山水画大师吴镜汀先生。吴先生绘画追随“四王”一脉,笔墨功夫、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理解是坚实的,他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越过历史的长河,依旧巍然如山。从傅洵先生的绘画,都可见吴镜汀先生这种思维图式的影响与作用,这无疑是他思想观念和艺术追求的资源,读懂理解了吴镜汀,才能真正读懂“四王”和古代作品,才能读懂古人的艺术世界。傅洵对艺术的阐释,不仅体现了画家本人的学识修养,也能够使人通过他的绘画作品看到历史中那些具体而微的东西,到底是怎样被一贯地继承下来的。
作为一名画家,傅洵从不以名师子弟自居,他的作品获过不少奖,陈列在展室里,印制在画册上,乃至收藏在国内国外的博物馆中,并且,早上世纪的80年代,还在美国办过他的山水画大展。但是,几十年来,他为人低调,羞于名利,无意争春;加之几年前疾病给他的腿脚带来不便,所以在许多绘画的活动中,鲜见他的身影。
傅洵作画,专攻山水。作 为传统主义的他,虽师从吴镜汀先生,但他并没有在传统的圈子里固步自封,在艺术上,他对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自身规律有着深刻的把握和独到的见地,对当代美术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的流程变化也有着密切的关注和思考。他对传统包括今人的借鉴是直取其内核而弃其皮毛。所以,他的作品与传统有着十分亲切的血脉对应而又摒弃了前人的一些艺术符号。如他的《层峦叠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主峰耸峙,险峰巍峨。这符合明清山水画构图多采用大图阔幅的全景式的特点。同时,此图用笔有力,以中锋勾勒的同时兼用侧锋,山石用斧劈皴,稍加渲染。近景部分,松涛呼啸,云气蒸腾,山涧激流,自然可以令人感到“风生云起,当流激衣”之意。对松树之刻画,苍劲沉稳,以中锋勾出树干,以短线写出松鳞,松针细密,井然有序,笔法挺拔利落,枝柯纵横,如飞如动,而树叶通过大面积的淡墨渲染,使整体中见苍秀,但觉满目苍绿,郁郁葱葱。又以小枝穿插其间,娑婆多姿,遂使整个大山侧面平添了一种松风飒然的动感。
傅洵的画有着生命的激情,大气磅礴,有的给人以沉雄之美,有的则给人淡雅之静,能够随心所欲地融化物我,创造意境。他的《黄山云海》,在继承和吸收文人绘画技法方面有所突破。整幅作品,山是实写,云是虚写,万壑松风是简写,用笔恣肆豪爽,笔法纷披,画面上虽不见旭日,但又如沐雨后朝霞,分外灿烂光华。从作品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对画面物象的形体、神采、气韵以及对画面空间层次的处理,都有着极高水平的探索和推敲。近景山石古松参差纵横,远景主峰巍峨,雄峙云天,气势自然,非同寻常,再远处则是云海苍茫,一览无尽。正所谓高山仰止,令人不免有敬畏之意。以前,子贡说孔子的门墙太高,以致肤浅之人不得其门而入。傅洵此作亦有此种境界,笔法潇洒,墨法透明,充分体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法和绘画理念。
傅洵擅长京剧,却谦虚地说,自己就是一个“票友”而已。然而,他的演唱水平与职业京剧演员相比毫不逊色。他说京剧艺术与绘画艺术是相通相融的。一个戏中主角若是挥舞着马鞭,身边有一二仆童,你便知他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一个成熟的画家,一定要有这种以一写万,以有状无的绘画技法和绘画理念。关于绘画的理解,诸如此类的观点傅洵还有很多,可见傅洵先生是个敢于探索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其实,若想理解艺术的真谛,只能把艺术掰开揉碎了进行分析,拼接再组合,这才是对艺术全面而立体的诠释,这实际也是一种不断的文化反思,一种不断的文化完善。傅洵的画,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幽深宁静。尤其他的小幅扇面,总是表达出一片静谧的气象,这种静谧的气象,能够使人们想到晋人山水诗中的境界,把他的这些作品和吴门四家以及清代“四王”的画摆在一起,我们会忽然觉到其文脉何其相似,所不同的是,傅洵的画多了一些乐观的人生态度,多了一点内心的空灵高迈和生命情致。
傅洵作品的笔墨符号表达的是他心路历程介入自然山水感受的变现。他既师法传统,又师法自然。他积几十年之力,游历名山大川,坚持和真山真水直面交流,而后驾驭笔墨,泼洒出一片性灵生机。现在,傅洵虽然不能再游历山水,但对于神游万里的他来说,祖国的名山胜水已经是他生命的象征,是他精神的折射,他正以以心接物,物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写自己的胸中丘壑。
2014.2.17.京西桃源
产品简介 :
美编: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