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耿云明,又名弘印,师从徽派雕刻大师陈宗明老先生,进京从事篆刻事业近30年。曾受萧劳、柏涛等大师指教。近年来为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外政要篆刻过许多枚特色印章,也曾为中法文化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清华大学、神九飞天等大型活动创作过篆刻过无数枚特色印章,使中国传统的篆刻文化在国内外得到了传播和弘扬。
篆刻——从谋生手段到艺术成就
30多年前的傍晚奇遇的大名鼎鼎的徽派篆艺术刻家陈宗明大师,那一傍晚,师徒命里注定的缘份让他们走近。这一奇妙的缘聚,便成就了如今享誉京城、让众多书法名士争相称颂的篆刻大师——耿云明。陈大师当时见他痴迷不已,眼神一亮,问清他是蒙城第一中学的学生时,便邀他星期天到店里,说如果他爱好就愿意教他刻字。再几个星期后,见他潜质极好,又与一般的孩子不同,是真心着迷,而且因家教极好,有着极好的书法功底,干脆就留他在家,无偿提供一应生活,还一心把他的篆刻绝技悉心传授,见他天赋极好进步神快,很是欣慰,笑称他此生,有这一手技艺足以闯天下。
耿云明说陈宗明师傅辞世后,小小的他已得师傅真传,爱徒如子的师傅,索性在临终前把悉心经营的刻字店传给了他,说是只有他才能让徽派篆刻发扬广大,因他与一般孩子不同,他是爱这一行。若不是后来因夫人席书芳的缘由,他可能一直在蒙城发展,也会发展很好。
他说1991年时,因对象席书芳在北京,他便来北京探亲。京城的繁华着实吸引了他,随意闲逛时,发现了就在斜对面翠花胡同的双利刻字社,当时是北京市公安局下属的国营刻字店,负责北京市辖区内各单位、企业的公章篆刻业务,他便怀着好奇心走进了刻字社,意图探寻京城的刻字奥妙。仅与当时的谢世成经理简单地探讨几句,便被惜才若渴的谢经理极度挽留,要他务必来北京共同发展。在后来的三个月,他还真的把家乡的生意交给哥哥耿云光打理,带着新婚的妻子一头就闯进了北京,成了国营双利刻字社的招牌师傅。
这一呆就到现在,无论是上班还是后来的创业经营,二十多年就一直在中国美术馆周边,他说这或许和他的性子有关,执着于此,便不再改变。
“梅花香自苦寒来” 正是因为这份执着于此的坚守,几年后,作为国营单位的双利刻字社解散,在京城小有名气的耿云明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经营,凭着高超的篆刻技术,他于1998年开始陆续地成立了寸石斋印社、奥古堂书画社、寸艺斋刻字社、福禄缘葫芦社,如今让大家称奇的《百佛社》诗书画印工作室其实是2012年才开始了。他说最初,他是以篆刻为谋生手段的,只是专心地凭着技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走下来,不想就出了名,不想就成绩斐然。
艺术——刀石有笔尤有墨
正如余秋雨所说:“在中国,哪一种传统艺术能在最小的体量中延伸出二千多年的发展史?哪一种传统艺术把抽象符号和自然材质紧紧相扣,人们几乎可以用自然材质的名称‘金石’来称呼它?哪一种传统艺术在遥远的古代曾经沉淀着国王的权力、简牍的封寄、官位的象征,隐藏着大量金殿快马的惊险故事,直到明、清时代才渐渐转移到文人手中?哪一种传统艺术能够紧凑地完成朱白相间的呼应、揖让、顾盼,成为概括东方美学的微观天地?哪一种传统艺术能让钢刀利刃完成和平的‘杀伐’,让人一眼看出雄健豪迈、泼辣爽朗、苍劲简拙,清逸秀隽等等的风格?只有篆刻。”
篆刻是一种先篆后刻的艺术形式,传统上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其本身就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讲究篆法、刀法和章法,特别是对于书法线性的理解,决定着一幅篆刻作品的品质。耿云明大师最不同凡响的就是能够融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于一体,赋予金石以灵气。众所周知,篆刻技术的基础是书法艺术,他最初颇得师傅亲睐的书法底子其实是缘于当教师的父亲的言传身教,后来又汲取了师傅的书法专长,再后来,多年的京城生活中,缘于一手好技艺,使他得以和国内各著名书法家得以面对面切磋、交流、沟通,长期熏染之中,他融众家之长,炼就了更为深厚的书法功底,使得他在刻字中游刃有余。他以坚实的书法功底为依托,以刀代笔,在钢、玉、玛瑙、水晶、象牙、各色石材等硬料上飞刀落笔,所刻印石作品,章法布局疏密有致,深陡净平、对称协调,方寸之间呈现出万千气象,令众行家叹服,使他的特色印章在京城悄然走红。
“金石藏日月、方寸纳乾坤”,就凭着那一双钢硬而灵巧的手,方寸之间气韵万千。他多年来为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外政要篆刻过许多枚特色印章,也曾为中法文化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清华大学、神九飞天等大型活动创作过篆刻过无数枚特色印章,使中国传统的篆刻文化在国内外得到了传播和弘扬。
多年经营下来,他的奥古堂藏品颇盛,不仅金石印章齐全,还收藏名家书画作品近万幅,中国古印谱千余册,一百多品种的葫芦,还有近年来潜心创作的《百佛印》,方寸之中,百名佛像栩栩如生,小小印章,大有乾坤,并与百名书画名家、多座寺庙大德高僧结下善缘,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增添光彩。
产品简介 :
记著名篆刻家耿云明